該研究主要由哥倫比亞大學的精神病學家Edmund Griffin博士、神經(jīng)生物學家Eric R. Kandel博士和流行病學家Denise Kandel承擔。
當老鼠持續(xù)兩個星期每天飲酒(這在老鼠壽命中是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然后給予一定劑量的可卡因后,他們會繼續(xù)尋求毒品,并且不會因為會受到電擊而被嚇倒。即使是從來沒有嘗試過酒精的老鼠(對照組),有機會時也會服用可卡因,自己通過按壓杠桿來服用毒品。
但飲酒的老鼠會有很大的不同。試驗組老鼠平均按壓杠桿563次,遠遠超過對照組的310次;在可卡因給藥停止后的幾天內,試驗組平均按壓杠桿58次,遠遠超過對照組的18次。
兩組老鼠對試圖阻止他們獲得可卡因而設置的電擊的反應也不同。對照組中,大部分老鼠受到電擊會停止按壓杠桿,只有14%的老鼠會繼續(xù)按壓。而試驗組中,大多數(shù)老鼠會繼續(xù)按壓,在受到幾次電擊后,仍然有29%的老鼠繼續(xù)按壓。
不只是求藥行為不同,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他們的大腦也存在化學差異。許多變化發(fā)生在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內,伏隔核是成癮過程的關鍵核團,也是腦內獎賞系統(tǒng)的核心結構。
這些信息對于青少年尤其重要,青少年們應該明白,過早飲酒和吸煙可能會導致大腦持久行改變,更容易導致吸毒成癮。賓夕法尼亞大學神經(jīng)科學家John Dani說:“老鼠不一定是人類行為的最好模型,但他們的神經(jīng)元的作用方式與人類非常相似,其中有相同的酶和相同的表觀遺傳過程(指DNA序列不發(fā)生變化,但基因表達卻發(fā)生了可遺傳的改變),這就是研究價值所在。”(九州糖酒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