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成也是酒,敗也是酒的典故
從古至今,酒都是不可缺少的東西,當然,因酒誤事和因酒成名的都有,真可謂是成也是酒,敗也是酒。
酒可亡國。相傳,儀狄發(fā)明酒后,大禹喝了感嘆:“如此之美物,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話未冷,其后世子孫夏桀就“作瑤臺,罷民力,殫民財,為酒池糟縱靡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于是,夏亡,桀為商湯所放逐,商朝建立??缮坛晕次〗逃枺搅艘蠹q王,更是變本加厲,以酒為池,劃船而豪飲,爛醉時,集三千男女而裸舞,最終,國也為之而亡。
酒可誤事。如齊桓公醉酒,丟了帽子,甚感羞恥,三天不上朝,恰逢糧荒,無人救濟災民,國將亂。慶幸的是,管仲自作主張,開糧倉,賑災民,救民于水火之中,救國于將亂之時。楚國與晉國戰(zhàn)于鄢陵,楚國敗。楚恭王召大司馬子反前來商議,準備再戰(zhàn)雪恥,然子反醉酒,無法前來。楚恭王只得對天長嘆,“天敗我也”,遂殺子反,班師回朝。大詩人賀知章,外出辦事,因醉酒觀花,以致眼花落井,醉眠井底。
酒可使人愁。如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這是酒后對人生的感嘆;如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是酒后產生的消極心態(tài);如柳永“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酒后對自己的放縱;如李清照“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這是酒后的冷清苦寂?!俺榈稊嗨?,舉杯澆愁愁更愁”,這就是酒。
酒可勞師。春秋時期,越為吳所敗。越王勾踐為了實現(xiàn)“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復國大略,鼓勵人民生育,并用酒作為獎品:“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越王伐吳前,越中父老獻美酒于勾踐,勾踐將酒倒在河的上流,與將士一起迎流共飲,士氣大振,戰(zhàn)為之勝。戰(zhàn)國時,秦伐晉,秦穆公欲犒勞將士,以鼓舞士氣,然酒醪卻僅有一鐘,秦穆公就將這一鐘酒倒入河中,與三軍共飲,將士甚感動,作戰(zhàn)異常勇猛。
酒可壯膽。史記,秦兵長途征戰(zhàn),口干舌燥,在陳倉鳳翔柳林遇一種浸泡了谷物、果子的西鳳酒。狂飲之,止渴生津,熱血沸騰,一鼓作氣,大勝而歸。漢高祖劉邦,酒醉而斬白蛇,舉義旗,登高而號眾,滅秦而漢建。李白“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視君王如無物;嵇康于洛陽東市刑場,飲酒奏琴,更是視死如歸。
酒可化才氣?!皶ァ蓖豸酥谱砗?,揮毫而作《蘭亭序》,“遒媚勁健,絕代所無”;僧人懷素,酒醉潑墨,留給后世的是神鬼皆驚的《自敘帖》;草圣張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于是有“揮毫落紙如云煙”的《古詩四帖》;“吳帶當風”的畫圣吳道子,作畫前必酣飲大醉方可動筆,醉后為畫,揮毫立就。李白更是斗酒詩百篇,蘇軾“得酒詩自成”,杜甫“醉里詩成覺有神”,楊萬里“一杯未盡詩已成”,酒量化成了他們的詩情。
酒可助俠情。如荊軻飲于燕市,酒酣而氣益震,而后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如朱亥,酒后高歌赴戰(zhàn)場,借酒興逞豪俠氣,而后有“為救趙而揮金錘”的俠義;如樊噲立飲斗酒,生啖豚肩,而后有“厲聲喝楚王,盡英雄氣”的膽量;如梁山好漢,“成甕吃酒,大塊吃肉”,而后有“替天行道”的豪邁;如武松大飲“三碗不過崗”,而后有“景陽崗上打大蟲”的勇猛。“慷慨然諾杯酒中,義重生輕死知己”,這就是酒。(文章來源豫酒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