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MOUTAI?而不是MAOTAI?

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品牌,關(guān)于注冊商標上的MOUTAI,在人們困惑的背后,其實還隱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中國近代百年的發(fā)展中,茅臺酒注冊商標在歷史沉浮中幾經(jīng)演變,亦是一段沉淀在時光記憶深處的中國民族企業(yè)復興歷史的生動細節(jié)呈現(xiàn)。
對漢語拼音歷史更有了解的人們知道,MOUTAI是威妥瑪式拼音的拼寫。
威妥瑪式拼音法,又稱威妥瑪-翟理斯式拼音法,簡稱威氏拼音法。是為1871年任英國駐華公使的T.F.威妥瑪根據(jù)北京讀書音制訂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在中國清末至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前,它曾是中國和國際上流行的中文拼音方案。
有資料表明,上世紀20年代,隨著國際商貿(mào)和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大批當時的中華名牌商品走向世界,其中就包括了今天仍負盛名的茅臺酒和中華香煙。按照當時的國際流行拼音——威妥瑪式拼音法,茅臺酒的 拼寫就為MOUTAI,就如今天的中華香煙是CHUNGHWA。
1958年,在新中國制定漢語拼音法后,鑒于茅臺酒是蜚聲國際的著名商標,在國際社會已經(jīng)形成一定的消費認知,所以決定沿用MOUTAI這一拼寫。
由此稍作深想,注冊商標上的MOUTAI已不僅是一個認知上的問題,它事實上已經(jīng)成為一段歷史的見證和記憶。
全新的茅臺酒有了全新的注冊商標。
最初的注冊為“貴州茅苔酒”牌,上端正中為極具時代特色的工農(nóng)攜手圖案,左右兩邊有波浪形線條,其下有“貴州茅苔酒”五個紅色大字和“地方國營茅臺酒廠出品”十個白字。
時至1956年3月,又才將“苔”字恢復為“臺”字。
1953年,茅臺酒開始向國外銷售,商標圖案改由金色麥穗齒輪和紅色五星組成。1956年,此商標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注冊,成為茅臺酒商標在境外注冊的開始。也有人推斷,也許海外注冊成功,便是MOUTAI拼音正式出現(xiàn)在商標之上的開始。
但是,當時的歷史背景是,諸多西方國家不承認新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五星”商標因政治因素無法在西方國家得到應有的認可。1958年,經(jīng)國家輕工部批準,茅臺酒商標采用具有中華文化符號意義的“飛天”形象。
時至今日,飛天牌商標與五星商標仍是茅臺酒廠同時采用的商標。不同的是,隨著中國的崛起,作為中國名牌的茅臺酒商標在新時代又有了新的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