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軒:杯酒蘊人生
每個人對于青春的懷念和成長的記憶都不盡相同,但總有那么一個瞬間,你的內心轟然覺悟:自己長大了。胡軒,這個29歲的大男孩,正是從用心領悟到上好葡萄酒的滋味,開啟了事業(yè)與成長之路,并因此體味到更加豐富而寬廣的人生。
邂逅,是一個緣分的開始
身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山西人,胡軒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卻是基本不碰酒的。按說,在這個有著濃郁汾酒文化的地域,餐桌上來點白酒是再正常不過的了。胡軒有著山西人的敦厚淳樸,但在喝酒這一方面卻很不像當地人,他說自己“不僅白酒滴酒不沾,而且那時候對于什么葡萄酒、威士忌更是不懂,拉菲也只是知道貴,卻完全不知道哪里好。尤其是當時的國產葡萄酒,大多質量不行,口感酸澀,讓我對葡萄酒有先入為主的偏見,以為葡萄酒就是這味道的”。
2002年,胡軒去了英國,開始了七年的留學生生活。在西方世界的餐飲文化中,酒簡直如影隨形。這里不僅有世界最棒的威士忌,還能輕易喝到全世界各種口味的葡萄酒,但胡軒仍然停留在欣賞酒體曼妙顏色與各式酒瓶外觀設計上,直到他與德國雷司令相遇。
雷司令的爽利口感與高挑的酸度,跟無醋不歡的山西人在味蕾上達到了100%的契合和天然的適應。“在山西人的飯桌上,用陳醋佐以各種食物這種古老的本土配餐智慧,得以在雷司令上達到更加完美的體驗和更加豐富的變換。雷司令的酸度沖擊口腔,帶來唾液的分泌,生津開胃,在餐桌上特別適合搭配口味厚重、油膩的肉類料理。歐洲傳統白葡萄酒與海鮮,或是白肉的經典餐酒搭配美學,更讓雷司令成為我眼中最完美的全能選手。它可以勝任多種場合,更重要的是符合中國人的酒桌文化,并很容易被多數人接受,如果以一種酒貫穿全席的話,雷司令絕對是理想之選。”
從此,胡軒迷上了葡萄酒。為了更深入地了解與欣賞葡萄酒文化,他不僅參加了WSET(英國葡萄酒及烈酒教育基金會)的葡萄酒培訓課程,還多次參觀走訪德國葡萄園。“其實德國不僅只有雷司令,同樣還有很棒的紅葡萄酒。人們對于德國葡萄酒的印象也不該只停留在甜味上,它最難得的是立體的礦物質口感。德國葡萄酒還擁有最復雜、同時也最容易的酒標,這些都如同這個國家一樣,理論嚴謹,但你一旦理解,就會變得游刃有余。”
歷史上,在二戰(zhàn)之前,德國生產的葡萄酒可以說是歐洲之最。它上等的蜂蜜口感,被人們形容為“天堂的味道”。只是由于二戰(zhàn)后百廢待興,當時一人們對葡萄種植與釀造技術的不夠精致,一度使德國葡萄酒有了“有酒精的可樂”的稱號。直到上世紀90年代,德國精品葡萄酒協會(VDP)開始著力復興德國葡萄酒的輝煌,提倡有機葡萄園概念,放棄產量,只為了保證葡萄酒的品質。而此時,中國內地市場更為人熟知的還是法國和澳洲葡萄酒,冷門卻形象良好的德國葡萄酒還遠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于是,胡軒動起了將德國葡萄酒帶入中國的念頭。
興趣,可以做成事業(yè)
胡軒的家族一直從事礦產加工、外貿等領域的生意,父輩在山西有著一整套的礦山原材料開采、粗加工、耐高溫材料進出口等業(yè)務。從小,胡軒就跟著爸爸走南闖北,耳濡目染中,讓他對商業(yè)、貿易有著天然的熟悉。不過當他真正注冊好了公司,開始真金白銀做起生意來,困難程度還是遠遠超出了自己的預想。
公司開始之初,是最有挑戰(zhàn)和壓力的階段。由于對業(yè)務的不熟悉,儲備資金準備不充足,現金流產生了一定問題。如果問題持續(xù)下去,不僅無法吸引好的德國葡萄酒品牌,也無法找到好的合作伙伴,最終將導致成本的無限擴大,這對任何一個企業(yè)來說都是場災難。胡軒迅速地調整策略,并深入到這個產業(yè)鏈中的各個細微環(huán)節(jié),學會盡量控制住每一個成本,最終使得危機化解,公司很快良性運作起來。這期間,他即便自己吃虧,也要控制好代理品牌的品質,同樣也是對得起合作伙伴的信任。
“我從小看著父親做生意,親力親為一直是他的風格。你要夠勤奮,才能真正了解你所從事的事情,這樣沒人能騙得了你。但父親同時也告訴我,人要吃得起虧,要待人厚道,個人的信譽有時也是你公司的生命。”對于胡軒只身來到上海從事葡萄酒代理,父親給了他很大的理解。“公司有大有小,任何一門生意都需要好好管理,無論是資金管理,還是人員管理道理都是一樣的。要想取得成功,你需要付出的辛苦一樣都不會少。”胡軒對于自己這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公司,有著太多的經營感悟,和對未來的希望。
胡軒的葡樽貿易公司是在2011年正式成立的,雖然選擇了上海這個有著良好葡萄酒文化基礎與消費力的城市,但市場對于德國葡萄酒的熟悉度依舊薄弱。以至于胡軒在最初進行市場推廣的時候,一度懷疑自己的選擇。但對于德國葡萄酒的單純喜歡,還是給了他不斷嘗試的動力和信心。他也堅信其中所蘊涵的巨大商機。
胡軒不僅在“賣酒”,更在推廣葡萄酒文化,尤其是德國葡萄酒文化方面不遺余力。比如他帶領團隊主辦了兩次與VDP合作的德國精品葡萄酒聯盟復興活動,邀請德國知名酒莊來國內介紹自己的葡萄酒。胡軒還經常以非官方的培訓方式,盡量將自己個人對德國葡萄酒的認識與感悟分享給熱愛葡萄酒的人。四年的努力,不僅讓胡軒在上海、北京、廣州、成都等地獲得大批忠實客戶,今年他更是獲得了“貝丹+德梭2015年最佳德國|奧地利葡萄酒代理商”的榮譽。
公司成立四年后,胡軒承認現在的市場前景非常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上了德國的葡萄酒。但也正是由于人們對葡萄酒了解的深入,葡萄酒代理的盈利不會再像多年前那么模糊。但胡軒還是堅持選擇擁有VDP認證的德國葡萄酒,這些酒不一定是最貴、最有利潤的,但一定是全手工制作的高品質酒款。對胡軒來說,這雖然是一個商業(yè)活動,但更是自己的興趣所在。有些堅持,是對內心的堅守。
情懷,是內心的渴望
胡軒的言談之間,一直流露出與年紀不符的成熟。雖然看起來儒雅文氣,但你能感受到他思想的桀驁叛逆;雖然只有29歲的年紀,但他對于中國民族文化卻有深刻的理解與喜愛,甚至有一種迷戀般的追求。
剛到英國留學的時候,陌生的環(huán)境、語言、文化以及飲食,都給胡軒的成長帶來了更多的見識和體驗。空閑時間里,他鐘愛去英國的各大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參觀和體會著世界文化的大同和各地獨特的文化和美感。最震撼他的,還是看到中國文物的展出,他半開玩笑地說:“由衷的自豪這句話,那時候真用上了。”可以說,七年的留學生活,改變與影響了胡軒很多生活觀念。
他曾經非常喜歡英國六十年代的搖滾樂,并以“奶油中的石頭(Rock in Cream)”這個名字成為一個知名搖滾論壇上的意見領袖。與此同時,對于中國古詩詞與書法,他也是由衷的喜愛。不僅從小學習,直到現在也經常練習與欣賞。我們饒有興味地想象,一個留學多年的時髦年輕人在文廟這種古玩市場里,一個攤位一個攤位地把玩老物件。收藏也是胡軒的愛好之一,只是現在不再輕易出手購買,更多的是品位與研究。
由于父親老家在福建閩北,胡軒可以說是從小喝福建鉄觀音和巖茶長大的。那時候,喝茶只是家里的生活習慣,品不出滋味,更談不上喜歡。只是天天聽著大人說著茶的發(fā)酵、巖茶的養(yǎng)胃這些茶文化,胡軒對于茶文化的了解就這么自然地水到渠成了。“每次跟父親回紹武順昌的老家,都會去家附近的武夷山轉轉。小時候是為了玩,現在是真的喜歡。”平日生活里,胡軒還是喜歡喝茶多過飲酒。茶總是讓人覺得清凈,而酒卻復雜得多。
無論飲茶或是品酒,其中的美妙都需要有了一定人生經歷和感悟以后才能慢慢發(fā)現。這就跟不喑世事的小孩子,只喜歡汽水這種單一的味覺體驗是一個道理。酒之所以被稱為瓊漿之物,天賜美味,各種內涵的文化和復雜的滋味是不可能被心智還未成熟的孩童和少年所能理解的,甚至很多思維單一呆板的成年人也無法真正體會。
葡萄酒的多維度與可探索性,在于無論古典或新潮、濃烈還是清新、孤芳自賞還是極盡討好,這一切人的特質、構建社會價值的基礎、審美的偏好,全部可以在一杯杯不同的佳釀中得到印證和表現。葡萄這種自然之物,通過不同學識、背景、涵養(yǎng)、審美的人的雙手,變成了一瓶瓶具有鮮明特色,并被賦予了人性的飲品,千百年來一直被討論、被歌頌、被收藏和流傳著。如果你打開一支封存良久的陳年葡萄酒,更會驚嘆時間賦予了它醇厚和和諧,令人欲罷不能。但所有品質都需要你的審美和價值觀不斷積累提升,才能享受到這種愉悅。正如胡軒所言:“當我體會到葡萄酒的美好時,我意識到自己長大了。”
意識到自己長大,只是一瞬間的事情。也許,伴隨這個瞬間到來的是一路跌撞與艱辛。但好在,從這一刻開始,未來不再迷茫。我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坦然接受一切可能。在與周遭不斷和解之中,堅持自己的選擇,哪怕走到山窮水復,也始終甘之如飴。(文/lau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