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看電商終究能有多任性
看到工商總局關于淘寶網商品不合格的報道,我一點也不奇怪。因為按照電商現(xiàn)在的經營模式,它們最終一定是泥沙俱下的網上批發(fā)市場。價格沒有底線,品質也一定沒有底線。
2014年,我在許多公開發(fā)表的文章中,質疑電商的經營模式和經營戰(zhàn)略,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1.電商的營銷是打劫式營銷。即它是對現(xiàn)有市場存量的打劫,是對供應商的打劫,甚至是對消費者的打劫。純粹就商業(yè)而言,它的一切都建立在對相關利益者盤剝的基礎之上。它是投機,不是創(chuàng)造。
2.在中國經濟最適合提升價值的背景下,電商逆勢掀起了新一輪價格競爭。中國的確仍然存在著大量對低價商品的需求者,但滿足這類消費者的途徑是品質競爭而不是價格競爭。是電商把競爭的焦點又重新拉回到價格競爭。
3.為了搶占市場,電商推動的是非常態(tài)購買。這種虛擬出來的集中購買,打破了市場的正常節(jié)奏,更容易出現(xiàn)非理性。
淘寶公開叫板工商總局既缺乏正當?shù)睦碛桑灿?ldquo;店大傲慢”之嫌。馬云在淘寶上市之際曾經表示,電商在美國不可能產生在中國那么大的市場影響力,原因是中國的市場不規(guī)范。所以不容否認的是,他們看到了中國市場的不規(guī)范,并且充分地利用了這一點。
工商總局不去精準地打擊售假的廠家、商家,而把焦點對準電商銷售平臺,從邏輯上看的確存在一定問題,但不良廠商能在電商平臺上售假,電商的責任也是十分明顯的。KTV、洗浴中心、發(fā)廊、茶館是正當?shù)?,但在其招牌下販賣“黃賭毒”是不允許的。這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電商作為企業(yè)組織,有多大管理能力就做多大生意,你不能發(fā)自己的財,把問題拋給社會;也不能因為你是新生事物,你就可以不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有錢人就是任性,問題是電商作為商業(yè)機構不能因為有錢就任性。盡管中國經濟的確因為電商“有了一點點變化”,但我認為那是電商很聰明地去投機的結果。電商從中得到了好處,電商的顧客也從中得到了一些好處,中國經濟并沒有從中得到什么好處。因為對國民經濟來說,那是一次瓜分,而不是一次創(chuàng)造。
電商不應該因為站在潮頭而沾沾自喜,更不應該因此而傲慢。因為小,可以不講理,而因為大,則必須講理。一個龐然大物擺在那里,社會由得了你不講理?同時,電商也應該弄清楚,網絡營銷的生命力并不等于現(xiàn)有電商的生命力。
電商能否通吃?我認為一定不能。雖然我認為電商會對商業(yè)產生深遠的影響,但我不認為它能夠主導商業(yè)。
電子書盛行,互聯(lián)網使得文獻檢索更加方便、快捷和豐富,但就做學問而言,它永遠無法替代書籍、書房和圖書館。沒有了書香的文字,離文化會更遠。
馬云感謝中國婦女,認為是中國婦女成就了阿里。而我無法想象,阿里能夠讓中國婦女不再鐘情于購物中心。沒有網購,中國婦女會郁悶,而如果沒有購物中心,中國婦女是不是會瘋掉?
營銷是為滿足需求服務的。滿足需求是目的,其他都是手段。手段永遠不可能比目的更重要。
電商能夠比其他商家更了解顧客需求?比其他商家更好地滿足顧客需求?如果誠然如此,那么關鍵并不在于“電”,而在于這個領域對顧客需求的洞察力和服務力。
因此,我更愿意這樣認為,電商的異軍突起,是對中國企業(yè)經營思想的一次革命。而中國電商的這次革命引起了震動,產生了新貴,并產生了一批“互聯(lián)網營銷販子”,但對中國企業(yè)的整體經營狀況和生存狀態(tài),什么也沒有改變?,F(xiàn)有電商的前途取決于它們與傳統(tǒng)經濟的融合和影響程度。
值得稱道和期待的是,電商對傳統(tǒng)經濟已經產生了巨大沖擊,并讓傳統(tǒng)經濟產生了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