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科學解讀:不要再用喝醉了做借口了_河南酒業(yè)網(wǎng)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聯(lián)系我們

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酒與文化 » 健康飲酒 » 正文

科學解讀:不要再用喝醉了做借口了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3-12-23  瀏覽次數(shù):1475
核心提示:科學解讀:不要再用喝醉了做借口了 在美劇《生活大爆炸》里,酒精讓Penny和Raj沖昏了頭腦,發(fā)生讓人大跌眼鏡的一夜風流。喝醉



科學解讀:不要再用喝醉了做借口了

 

在美劇《生活大爆炸》里,酒精讓Penny和Raj沖昏了頭腦,發(fā)生讓人大跌眼鏡的“一夜風流”。喝醉還能帶來令人扼腕的后果,例如酒后駕車、家庭暴力。不過,酒醒之后的一句“我昨晚真的喝醉了,原諒我吧”,真的能算作逃避責任的借口嗎?馬奎特大學網(wǎng)站的薩拉•哈爾(Sarah Hauer)撰文介紹了這一問題。

喝醉了,這不是借口

根據(jù)發(fā)表在美國心理學會(APA)的《變態(tài)心理學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我喝醉了”也許并不能作為不負責任的借口。被酒精沖昏頭腦的人更少地會為他們行為的內涵感到煩惱,甚至時常不在乎這些。

來自密蘇里哥倫比亞大學的副教授布魯斯•巴瑟羅(Bruce Bartholow)進行了這項研究。他說,即使是喝醉的時候,人們也能夠意識到自己在做什么,所以他們應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酒精損害人的行為自律功能,它會使人在社交場合無法做出恰當?shù)膽獙?;但有大量證據(jù)表明酒精也可以減輕人的焦慮和緊張。這些都是常識。但是人在喝醉之后真的無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嗎?這項研究關注的正是人們喝醉狀態(tài)下的社會行為。

總共67人參與了這項實驗,年齡在21歲到35歲之間,分成三個組。前兩組喝的是不含酒精的安慰劑,第三組喝的是真正的含酒精飲料。要喝到什么程度才算“醉”呢?實驗中采用的標準是讓第三組志愿者喝到血液酒精濃度達到0.09%為止——這個水平剛剛達到美國的限制駕駛級別。

喝完之后,參與者要完成一個計算機任務。這個任務是讓他們辨認屏幕上快速呈現(xiàn)的工具和槍的圖片。巴瑟羅和他的研究小組注意到,三組被試都會犯錯誤。之后,詢問參與者他們之前的回答是正確、錯誤還是不確定。我們可以試著揣測一下結果,相比清醒的人,喝醉的人會更容易否認自己的錯誤嗎?

“喝醉的人和清醒的人一樣,都傾向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巴瑟羅說。在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還監(jiān)測了參與者的腦部活動。相比沒喝醉的被試,喝醉的志愿者腦部對錯誤的反應更小。沒喝醉的被試在犯錯誤之后會調整自己的行為,在下一次試驗中放慢速度,然而喝醉的被試始終執(zhí)迷不悟地繼續(xù)犯錯誤。也就是說,雖然乙醇對中樞神經(jīng)功能的抑制作用導致行為的調節(jié)能力下降,但這并不代表著喝醉的人意識不到自己做了什么。

酒精中毒

當然,過量飲用酒精這種精神活性物質,還可能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當酗酒者因此產生一系列的類精神病癥狀,如幻覺、妄想,此時他還有自知力嗎?

巴瑟羅確實注意到這個問題了。研究結果是在只飲用特定量的酒精的基礎上提出的。在酒精中毒的水平上,這些實驗結果就不一定有效了。盡管這個實驗中參與者的血液酒精濃度達到了可以損害他們認知能力的地步,但是他們并沒有表現(xiàn)出步態(tài)不穩(wěn)等明顯的酒精抑制狀態(tài)。一些大學生批評這項研究不適用于他們中的飲酒現(xiàn)象。很多人的飲酒量早已遠遠超過了實驗中讓血液酒精濃度達到0.09%的水平。

不過有一點卻是所有人的共識:“我喝醉了”決不是一個可以用來為你的行為開脫的理由。從飲酒本身這個前提上來看,你已經(jīng)開了一個錯誤的頭,之后的一切,自然需要你自己承擔。(網(wǎng)易)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