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從“茅臺熱”看企業(yè)酒品研發(fā)的三大標準_河南酒業(yè)網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聯(lián)系我們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yè)資訊 » 行業(yè)資訊 » 正文

從“茅臺熱”看企業(yè)酒品研發(fā)的三大標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7-09-19  瀏覽次數:1305
核心提示: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清人鄭板橋的這對楹聯(lián),從一定角度看可以形象地解釋白酒業(yè)回暖復蘇的一個原因。 近年來,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清人鄭板橋的這對楹聯(lián),從一定角度看可以形象地解釋白酒業(yè)回暖復蘇的一個原因。

近年來,諸多酒企對自己的產品線實施外科手術,刪繁就簡,砍掉那些贏利不多、前景不明的子、副品牌及產品,突出主品牌及大單品。同時,也有諸多酒企下大氣力研發(fā)新產品,領異標新,推出特色鮮明、性價比高的時尚新品或定制產品,在市場上風生水起,如重慶的江小白、紅星的藍瓶二鍋頭等。

當然,在推陳出新的過程中,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新產品是否號準了市場的脈、摸透了消費者的心。正如俗話所言:“澆菜要澆根,交人要交心”。

茅臺走俏緣于“心”

近期以來,茅臺的售價同它的股價一樣,“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但其原因是什么,值得研究。

自嚴控“三公消費”以來,公款吃喝目前受到了極大的遏制,想來不應是茅臺緊俏的主因。

又有人提出,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升級導致了茅臺的價格飛漲和供不應求。此言不虛,但細細想來又不盡然。就以茅臺酒廠要求的零售價1299元來說,它是許多人十天半個月的工資,喝茅臺對他們而言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即便是收入較高的中產階層恐怕也舍不得花如此高價來喝瓶酒,更遑論把飲茅臺作為常態(tài)了。

茅臺酒.jpg

茅臺酒廠對此心知肚明。據報道,貴州茅臺相關人士曾表示,消費升級帶動了一大批消費茅臺酒的人群,茅臺酒在商務消費及高端人群中的消費比例在逐年提升,但是,渠道大面積缺貨并不是所有的酒都被消費了,而是有炒家操作,欲借此獲利。

據市場收集回來的信息,目前民間資本、社會資本、游離資本、收藏資本都在借勢囤積茅臺酒,因為茅臺酒的投資是保值且有合理回報的。盲目、不理性的投資對茅臺酒有破壞性的沖擊。茅臺酒再好也需要消費者去消費,消費者持續(xù)的消費才能保證廠家和經銷商利益的持久。

此外,面對茅臺酒“一瓶難求”的傳言,筆者專門到北京的一些商場超市尋訪,所謂緊俏的茅臺只是53度飛天牌一個品種,而低度茅臺、生肖茅臺等都是敞開供應的。那么,為何有那么多的人熱衷于搶購和炒作茅臺呢?近期,筆者遇到一些人在探討茅臺行情,言談話語間透露出他們的復雜心緒,這倒讓筆者有所思有所悟。

悟出的道理是,從深層次的原因看,茅臺緊俏源于“心”,即大眾“買漲不買落”的預期心理、“物以稀為貴”的獵奇心理。但炒作就像“擊鼓傳花”的游戲,長花的苦果總得有人接著;在茅臺不斷加大市場供應量的背景下,灰犀牛的出現應是早晚的事

但公眾心理對一個產品供求的影響如此之大,確實給酒業(yè)一個啟示:透徹研究消費者的心理,以投其所好,是產品開發(fā)乃至營銷的制勝之道。

酒品研發(fā)“攻心”為上

常言道:“得人心者得天下”。對產品來說,是“得人心者得市場”。因此,新產品包括的開發(fā)須以“攻心”為上。

改革開放以來,許多外資企業(yè)進入中國市場,不是以廣告開路,也不是以產品打頭炮,而是以調查研究為先鋒,甚至為此不惜花費重金。其目的就是要摸透中國消費者的心思,迎合中國消費者的心理。反觀一些國內企業(yè),在產品研發(fā)上搞的是“喜歡關起門、盲目拍腦門、主觀定調門”的模式,如此豈有不敗之理?

酒企開發(fā)新產品,一定要廣泛調研、深入論證,遵循“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和“交換、比較、反復”的原則,切實做到新產品與消費者“心心相印”,與目標客戶群“心有靈犀一點通”。

馬克思說,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要透徹了解消費者的心理,就要首先把握人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特別是消費環(huán)境的特點與趨勢。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指出,文化導向、互聯(lián)網導向以及生活方式提升的導向,正在快速改變中國人的生活和消費。

面對新局面,筆者認為,消費者心中對酒品的要求可概括為三個標準:一為“好不好”,二為“值不值”,三為“適不適”。

“好不好”,說的是酒的質量是否好,能不能保障食品安全和無損人體健康。同時包裝是否好,能不能做到觀之賞心悅目、送禮光鮮亮麗、收藏不滲不漏。酒企絕不可舍本逐末,一定要守住質量之根、弘揚文化之本,不搞低俗媚俗和過度包裝。

“值不值”,講的是價格貴不貴,性價比是否高。質優(yōu)價貴可接受,物美價廉最為好。無論何時,消費者對性價比的追求都不會改變。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的公報,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0883元,增長8.3%,平均每月為1736元。因此,酒品開發(fā)不能脫離國情民意,不能成為亂漲價或打高價的工具。

“適不適”,指的是有無特色,適合不適合消費者自己的特殊需要與興趣愛好。對年輕消費者而言,更希望酒品成為個性化、休閑化、娛樂化、社交化的載體。因此,新產品一定要有畫龍點睛式的賣點,賣點就是核心競爭力,也就是自身所具有而其他產品又不易模仿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要給消費者一個“愛你買你迷你挺你”的理由。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