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五糧液10年輸給茅臺3800多億市值_河南酒業(yè)網(wǎng)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聯(lián)系我們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yè)資訊 » 行業(yè)資訊 » 正文

五糧液10年輸給茅臺3800多億市值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7-07-27  瀏覽次數(shù):1232
核心提示:酒王五糧液,曾經最貴的酒、最知名的酒、規(guī)模最大的酒,現(xiàn)如今,卻連送禮都未必拿得出手了。 1 近日拜訪一位有大好事發(fā)生的故
     “酒王”五糧液,曾經最貴的酒、最知名的酒、規(guī)模最大的酒,現(xiàn)如今,卻連“送禮都未必拿得出手”了。

1

近日拜訪一位有大好事發(fā)生的故友,對方有小酌之好,便計劃買兩瓶五糧液“普五”作禮,不料相識的店老板卻建議:既是大好事,應該換茅臺,因為“茅臺最體面,五糧液未必拿得出手”。

聽后猛然覺得,五糧液好像真的已經跟茅臺不在一個層級了:這兩年,在所謂的高大上場面、桌子上,也多是茅臺,鮮有五糧液。

老板為茅臺53度飛天開出了1400元的“良心價”,這個價格超越了茅臺的“紅線”。

今年4月,茅臺出臺了“史上最嚴”經銷商處罰制度,誓言要將53度飛天的零售價控制在1300元以下。

但是這套制度并不好使。斷貨、加價、限購、秒殺……價格管控之下,茅臺不斷上演令消費者不滿的戲碼。

實體店或是抬價或是囤貨不賣,線上商城長期斷貨,即便以1299的價格“拍下”,也要付高于200元的配送費,實際價格還是超越“紅線”。

更有消息稱,某些地區(qū)零售商的拿貨價,已經邁過1500元大關。

關于茅臺的供不應求,業(yè)內有很多分析甚至陰謀論,但不論如何,至少表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茅臺,愿為之一擲千金。

前幾年,大眾還在擔心“八項規(guī)定”之后再無茅臺,卻不料茅臺更加“茅臺”了。

而另一邊,被那店家“鄙視”的五糧液卻頗為尷尬。

今年,五糧液有過兩次調價,一次由公司主導,一次“據(jù)說”由市場主導。調整后,五糧液“普五”和“1618”的零售價均在900元左右,但電商平臺的價格顯示,普五的促銷價為899元,下單享有40元優(yōu)惠,成交價僅859元。

而在線下市場,按照業(yè)內未經證明的說法,五糧液的部分零售商依舊存在倒掛現(xiàn)象,即進價比銷售價格還高。

兩者的落差令人頗為感慨,但差距究竟從何而來?

茅臺是醬香型,五糧液是濃香型,在中國,濃香型白酒有更廣的受眾,市場上也常年流傳著“喝茅臺的從不買,買茅臺的從不喝”的調侃。而在競爭激烈的濃香型市場,沒有一個能有五糧液的口感,是很多好酒者的共識。

因此可以肯定,即便差在了品質,差距也不會這么大。

2

對于茅臺、五糧液而言,最重要的資產是品牌,茅臺和五糧液之差,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也是品牌之差。近一兩年,這個差距越來越明顯。

甚至可以說,經過這幾年的進與退,茅臺已把五糧液徹底甩開。

品牌之差的表象是,高端宴會,甚至很多家庭聚會都喝茅臺;落實到公司的經營上,則是越來越懸殊的盈利能力與公司價值。

2016年,茅臺實現(xiàn)營收388.6億,利潤高達167.2億,進入2017年,茅臺繼續(xù)爆發(fā),第一季度營收和利潤的同比漲幅均超14%。

另一邊,五糧液2016年的營收為245.4億,凈利潤僅為67.85億,其利潤規(guī)模只有茅臺的4成。

反應在資本市場,兩者的差距則更為明顯。

2007年10月,五糧液的市值高達1719億元,同期的茅臺是1680億。

10年后,截止7月25日收市,當初傲視茅臺的五糧液,市值只有2122億,而茅臺卻高達6004億。

如此算來,10年間,五糧液的市值輸給了茅臺3800多億。

這真是,有對比,就有了傷害。

出于這樣的落差,五糧液在資本市場的表現(xiàn)一直飽受抨擊,甚至有投資者大罵“被五糧液套了10年”。

資本市場還有句調侃:持茅臺10年,獲利多少倍,持五糧液10年,覺都沒得睡。

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即便這樣,依然有不少投資者對于五糧液抱有一以貫之的期待,認為它是全球食品消費中估值最低的品牌。投資機構數(shù)番唱多它“能上3000億”,股民們也想著:它的市值至少應該是茅臺的一半吧。

遺憾的是,“一半”從未到來。

時間是真正的試金石,它能讓上位者和下位者交換位置。科技行業(yè)被認為日新月異,強如諾基亞也有翻車的風險,但世人往往忽略的是,即便在最傳統(tǒng)的行業(yè),品牌的交替與翻覆,也是不驚覺間已是覆水難收之勢。

曾經的20年里,五糧液都是中國酒業(yè)的王牌。茅臺沉浸在“國酒”的名號中曲高和寡時,五糧液的年營收是其5倍。

那時的五糧液,是價格最高的酒,最具品牌知名度的酒,也是規(guī)模最大的酒,輿論謂之“酒王”。

然而,酒王正變得渾濁。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般的盛景,轉眼成了“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似的懷古。

3

川酒甲天下,精華在宜賓。

蜀地溫潤的環(huán)境,造就了川酒的濃香,五糧液是其中最香的一個。

1915年,五糧液漂洋過海,代表中國白酒遠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引發(fā)萬眾矚目。其后改革開放,它又在市場經濟中迅速壯大,成為四川第一品牌。

五糧液的發(fā)展離不開它的釀造古法,也離不開關鍵的推動者。時至今日,提及五糧液時,很多人還會在第一時間想到集團前董事長王國春。

在業(yè)內,王國春是個毀譽參半的人物。但不論功過是非,沒有王國春,或許就沒有五糧液的“酒王”。

1985年,39歲的王國春成為宜賓五糧液酒廠廠長,自此開始了長達22年的“統(tǒng)治”生涯。王上任時,五糧液只是一個中等規(guī)模的地方性酒廠,他離任時,五糧液正享受著“酒王”的最后榮光。

王國春膽子大、懂市場,很長時間里,其他酒業(yè)品牌只能跟隨他的腳步。

比如,1989年,五糧液帶頭提價,這一變化直接奠定了白酒產業(yè)持續(xù)至今的價格體系。而同一時間,茅臺還停留在作坊式生產,連國務院參評的“國家一級企業(yè)”都沒能通過。

王國春在任期間,留下了很多類似的決策和故事,其中最關鍵、對五糧液影響最大的,是買斷經營制度,以及其衍生而來的OEM授權制度。

這一制度曾幫助五糧液橫掃四方,卻成了其如今的桎梏。

1992年,王國春率先將買斷經營制引入白酒行業(yè),各大區(qū)的經銷商得以大包大攬。他們以優(yōu)惠的價格從酒廠進貨,又以極大熱情不斷開拓市場,輔以猛烈的品牌攻勢,五糧液很快四處開花,攻下全國市場。

僅2年時間,五糧液的價格和規(guī)模便全面超越“汾老大”,酒王的名號就此得來。

幾年迅猛發(fā)展后,五糧液又借上了資本的力量。

1998年4月27日,五糧液在深交所掛牌上市,開盤價29.77元,很快便被拉升至57元。

而當時,茅臺的銷售額只有區(qū)區(qū)8億,市場占有率僅0.01%。

53度飛天茅臺,頂著“經典國酒”的名號,單價才200塊左右,比五糧液的“普五”便宜了幾十塊。而即便價格最高,“普五”依舊是供不應求。

那個時期,無論是品牌形象、價格、規(guī)模,五糧液都一騎絕塵。

但是,這家企業(yè)的野心,不止是成為高端酒的老大。或者說,地方性國有龍頭企業(yè)的身份,決定了它不可能局限于單品,坐等自然增長。

為了追求規(guī)模和利潤,王國春曾展開一系列多元化經營,但多以失敗告終。不過,圍繞白酒和五糧液這個品牌,王國春做出了相當成功的創(chuàng)新。

五糧液是高檔酒,在中低檔領域,還有大量的發(fā)展空間,著眼該市場,在買斷經營的基礎上,五糧液推出了全新品牌五糧醇,借助五糧液出品的由頭,這個初生品牌迅速大獲成功。

眼見利益滾滾,五糧液又相繼孕育出了五糧春、金六福、瀏陽河、京酒等品牌,且均名利雙收。

那也是川酒最輝煌的年代,借著五糧液的東風,川酒行業(yè)的產值與日俱增,GDP和利潤不斷攀升……

但凡事有兩面性,這些品牌都是沾著五糧液的光、讓五糧液貼牌,他們越成功,五糧液就掙得越多,但在此過程中,五糧液主品牌的價值卻被反復稀釋。

買斷經營、品牌授權(貼牌生產)、上市,這些將五糧液捧上天的力量,又在日后將其拽回地面。

4

金六福、瀏陽河是五糧液品牌制度中的幸存者,他們茫茫多的“兄弟”中,充斥著大量溺亡的不幸者。

五糧液旗下究竟有多少貼牌產品?這個問題一度是業(yè)內的不解之謎。

金六福的成功引發(fā)一陣白酒買斷熱潮,買斷經營成了五糧液挖掘財富的金庫。曾有報道稱,就連一手開創(chuàng)貼牌模式的王國春,都搞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個子品牌、孫品牌。

亦有統(tǒng)計稱,2000年至2003年期間,五糧液的對外授權品牌一度多達上千個。

但并非所有和五糧液聯(lián)系上的都有好命。同等價位的貼牌產品越來越多,競爭愈發(fā)激烈,血腥的白刃戰(zhàn)隨處可見,活下來的只是少數(shù),絕大部分早已夭折。

即便是幸存者,活得也不舒坦。

幾年前有消息稱:不少五糧液的貼牌商,自營的品牌并不賺錢,最大的利潤是拿到五糧液的酒來賣。五糧液對于這些貼牌商有政策支持,下單超過一定數(shù)量,就會按出廠價贈送一定量的五糧液酒。

貼牌商過得好不好,五糧液不必擔心,因為它的相關利潤極其穩(wěn)固。貼牌商買斷了品牌,必須到五糧液旗下的包裝廠購買包裝,該廠的報價據(jù)稱是同價位酒的數(shù)倍。

同時,五糧液要求貼牌商每年的下單量必須保持30%的增長,這造成了不少貼牌商庫存積壓嚴重,無法消化的品牌只能安靜等死。

依靠大量開發(fā)貼牌產品,五糧液的銷量和利潤得到迅速提升,但是其主品牌的價值卻在這輪盛宴中被不斷分食。

五糧液的很多子品牌都集中在某些區(qū)域市場,歸屬大經銷商。五糧液只負責收錢、生產,銷售由大經銷商全權包攬。

經銷商考慮更多的是如何賺錢,而不是維護五糧液的品牌形象。漸漸地,五糧液、地方酒企和經銷商之間的明暗角逐漸盛,其主品牌商譽受到接二連三的沖擊。

白酒說白了就是賣品牌,五糧液能夠出這么多子品牌、孫品牌,也完全是靠著“酒王”的招牌。一旦主品牌形象受損,一切都成了空中樓閣。

遺憾的是,從買斷經營至今,五糧液從未擺脫品牌價值被稀釋的困擾。

集團早就明白問題的嚴重性,但一直面臨積重難返的局面。

十幾年間,從“1+9+8品牌戰(zhàn)略”,到“1+5+N”,再到“1+3+5”,五糧液一直希望砍掉子品牌,但打著五糧液口號的酒依舊數(shù)不勝數(shù)。

每年的白酒展銷會上,五糧液軍團都是最龐大的,多到每隔兩三個站位就能看見其子品牌。五糧陳、五糧源、福喜迎門、新概念……這些酒無一例外地標注著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的字樣。

雖然分屬不同公司,但這些品牌都聘用了差不多的設計師——除了品牌名稱外,其產品幾乎與五糧液有著一模一樣的包裝。

在電商網(wǎng)站上輸入五糧液和52度,你會得到茫茫多的搜索結果,“五糧液”三個字總是被放大在最顯眼的地方,而這些產品的價格卻千差萬別。

甚至就連在線下買“普五”,老板都會和你反復確認,畢竟除了這些打擦邊球的子品牌,純正五糧液系列下面,還分了52度五糧液、珍藏五糧液、五糧液年份酒等一堆品種。

靠著貼牌掙得錢越多,酒王的品牌辨識度就越弱。20年后的今天,酒王已不像從前那樣具有鮮明的辨識度,就連“普五”也漸漸淪落為了普通。

相較之下,茅臺一直堅持1+3戰(zhàn)略,即1個世界級茅臺,加3個重點系列酒(茅臺王子酒、茅臺迎賓酒以及賴茅)。其始終高舉高打的飛天茅臺,更是獨樹一幟,甚至成為越來越多高端消費者心目中唯一的頂級品牌。

于是也就出現(xiàn)了,“茅臺最體面,五糧液未必拿得出手”的說法,并且越來越成為共識。

5

有人納悶:品牌稀釋算什么大問題,直接一刀切、砍掉絕大部分子品牌,不就行了嗎?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對于大多數(shù)貼牌生產超過20年、與子品牌早已融為一體的企業(yè)而言,一刀切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于五糧液而言更是難上加難。

曾有傳言稱,五糧液內外部的利益關系盤根錯節(jié),外人根本無法理清。品牌授權的資質以及與部分高管的聯(lián)系;大經銷商賣五糧液還是自己品牌的權衡;地方酒廠與五糧液千絲萬縷的關聯(lián);乃至可能存在的利益輸送……

這些復雜的線條交織成了一張密集的大網(wǎng),內部的力量根本打不開。

退一步而言,即便這些傳言都是誹謗,僅從可見的結果看,一刀切砍掉子品牌,不僅會影響五糧液的規(guī)模和利潤,甚至會影響地方的工業(yè)產值和GDP,這樣的責任誰來承擔?

五糧液不僅是宜賓的城市名片,在四川全省的經濟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四川省國資委控制的大型國有企業(yè)中,五糧液一直都是利潤的重頭。

對于宜賓市政府而言,五糧液的重要性可以想見。因此,當這艘巨輪陷入增長緩慢的境地時,當?shù)卣日l都焦慮,迫切希望做出改變。

沒有人可以抵抗這樣的意愿,即便是掌權22年的王國春。

2007年3月21日,五糧液發(fā)布公告,原宜賓市副市長唐橋將接替王國春的五糧液董事長職務。一紙公告后,王國春時代結束,五糧液進入唐橋時代。

“政府想通過外力來推動五糧液的改革。五糧液內部權力非常復雜,依靠內部的力量恐難打破現(xiàn)有的利益格局。”一位業(yè)內人士分析說。

唐橋上任于酒王的黃昏,他上任不久,茅臺的年凈利和市場便雙雙超越五糧液,差距隨即越拉越大,即便其整體規(guī)模依然保持領先。

2012年,五糧液的營收依舊稍稍領先于茅臺(272.01億對264.55億),但2年后,茅臺不僅營收大舉反超五糧液105.63億,凈利潤更是其2.5倍。

因為這些數(shù)字,輿論對于唐橋并不友好,但很多事情不是個體可以改變的。

巨輪降速時,曾經的順流都成了逆流。五糧液的大經銷商制度建立在高增長、高利潤的基礎上,利潤下降時,誰的日子都不好過。

在零售市場,五糧液的價格開始出現(xiàn)普遍倒掛現(xiàn)象,經銷商很難賺到錢。五糧液對于經銷商也有一個政策支持,即完成一定銷量即可在年終獲得一定數(shù)量的五糧液酒。不少經銷商為了賺取返點,不得不壓低價格出售甚至竄貨,導致其經銷體系陷入混亂。

即便如此,大規(guī)??车糇悠放埔琅f不可行,畢竟地方國企可以不追求利潤增長,但一定要追求規(guī)模和稅收。于是,五糧液一邊清理舊的子品牌,一邊拓展新的子品牌,到頭來究竟是增加還是減少,外界壓根搞不清楚。

更重要的是,拱手將白酒一哥位置讓給茅臺后,即便砍掉其他的品牌,也很難找回曾經的酒王榮耀。

伴隨著市值和銷售陷入困境,曾經的小問題,都成了大問題。

投資者質疑五糧液的上市主體和集團之間存在巨額的關聯(lián)交易。由于五糧液上市時只是將釀酒的資產裝進上市公司,基酒、加工、包裝材料,以及銷售等都沒有放入其中,導致集團下屬企業(yè)與上市公司之間存在大量關聯(lián)采購與關聯(lián)銷售。

“關聯(lián)交易會導致利益說不清楚,容易出現(xiàn)利潤轉移。”一位證券分析師說。

遵循著這條線,投資者又將怒火傾向了宜賓市政府,抱怨五糧液是地方政府的提款機,甚至某些團體的提款機,卻唯獨是小股東們的苦主。

如是抱怨的背景是:在過去的16年里,老對手茅臺一共給股民分紅了430億。

就連競爭對手也急著給五糧液扣帽子:中國白酒如今不透明、混亂的經銷體系,和當年五糧液主導的買斷經營脫不開關系。

唐橋沒能扭轉這樣的頹勢。

2017年3月30日,經歷“唐橋十年”后,五糧液宣布換帥,四川省經信委副主任李曙光成為新的接替者。

6

李曙光今年55歲,此前并無酒業(yè)從業(yè)經驗。

這位曾經的旁觀者能否看得更清楚?一切依舊是未知數(shù)。

但放在李曙光面前的,是容不得片刻蹉跎的緊張局面:茅臺依舊快速發(fā)展,市值上已經成了世界酒王;五糧液身后,洋河正步步緊逼,瀘州老窖等亦是摩拳擦掌。

五糧液希望做出改變。

改變的首要任務應該是重塑品牌。

2016年3月,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中玉,第一次談到了一個重要問題:白酒新常態(tài)就是要減少政府對市場干預,不再盲目追求銷售規(guī)模的粗放管理。

是年年底,五糧液一次性清理了300款旗下產品。

2017年7月,又傳出集團旗下將有18個系列退出歷史舞臺……

如若改革推動徹底,五糧液或許會面臨陣痛,但這樣的變革勢在必行,因為經銷商和消費者對于五糧液的品牌信心,已經到了極其關鍵的節(jié)點。

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為品牌買單。正是出于此,茅臺才把五糧液甩得越來越遠,從產品到資本市場一路享受著溢價。

如五糧液繼續(xù)像過去10年這樣頹勢下去,在越來越多追兵的圍追堵截下,這個酒王恐怕連老二的位置都保不住。那樣的局面一旦發(fā)生,五糧液怕是會徹底失去自己。

沒人希望看到酒王繼續(xù)頹勢下去,不論是四川人民、全國白酒愛好者,還是資本市場上翹首以待的投資者們。

我也如此。我的父親珍藏著一些陳年五糧液,我不希望看到它們連拿去送禮,都得再三考慮“是不是好意思”。

或許是因為五糧液的頹勢,最近,同為川酒的郎酒直接放出狂言,要對標茅臺,似乎五糧液早已不被其放在眼里。

這背后以及整個白酒行業(yè)的更多故事,我們將在往后陸續(xù)為您分解。帶您看看,當眾人的目光聚焦在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前沿科技產業(yè)時,這個最悠久、也最跟普羅大眾相關的行業(yè),在新的時代如何演繹、進化。

消費升級是未來經濟的一個大核心,相信這些酒業(yè)品牌的興衰起伏,對整個消費品行業(yè),也都有參考和借鑒意義。(華商韜略  陳光   畢亞軍)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