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大家會認為不能復制?因為不具備足夠開放的市場零售思維
關于復制。初級開店思維也許是:有人脈,有關系是一個門店的基礎與必要條件。
這中間有利有弊,利在于,一開店,只需要各種關系就可以達成預期銷售目標。
弊在于,許多人并沒有零售店的整體運營能力,如若說有,那是針對特定的人脈群體開展的一系列活動,這類生存模式的門店老板往往不會花太多的心思在葡萄酒學習上。
想真正接近零售本質的人,需要從業(yè)者有開放性市場的零售思維,或許是很多人認為難以復制的深刻理由之一吧。
開放性市場的零售思維我個人的理解是:脫開關系看市場(消費者),服務任何一個可能會進入門店對葡萄酒感興趣的客人。
消費者可能是一個對價格比較敏感的中年大叔,我是否有產品可以滿足他的需求?
消費者可能是一個為葡萄酒生活方式買單的年輕的消費者,一位顏值控,挑選產品的側重點是,酒的標簽是否足夠好看?是否足夠的時尚與新穎?
消費者可能是一個頗具消費能力的年輕消費者,對互聯網不陌生,有中高品質葡萄酒的消費和體驗經驗,愿意更多元嘗試新鮮事物和酒款,他們對產品價格弱敏感,這類消費群體會更注重門店的選品是否能引導他(她)的體驗樂趣。
葡萄酒把關系學演繹得風生水起20年,而服務個體消費客戶的零售店卻一直沒有得到突破性成長,這或許是未來一個不小的問題。
針對80、90的葡萄酒零售市場在哪里?
至于針對80、90后的葡萄酒零售市場,筆者認為,既熱鬧不已,又空白不已。
熱鬧啊,大商超有葡萄酒酒賣,滿大街的名煙名酒店,街邊24小時便利店也能提供我們基本的酒水需求,還有裝修豪華、產品定價虛高、沒有專業(yè)互動能力的各種葡萄酒專賣店。
可這些門店和80與90的消費者到底有多大的關系?
過去2年賣精釀啤酒的體驗店不少,愿意開精釀啤酒店的雖沒有數據考證,但我想多數都是行業(yè)新進者吧?
精釀啤酒的主要消費群體80和90后,他們的零售毛利是多少呢?我了解大約是15%左右。在店內體驗之時消費者或許愿意高出網絡溢價15-20%去體驗,再高的話,一個新生代消費者就已在線下單,快遞到家。
而一家葡萄酒零售門店毛利率可以達到多少呢?42%,這是我們門店的年平均毛利率,在成熟的零售市場,葡萄酒的零售毛利率也可達到30-35%。
顯然,零售門店負責人一定要關注每一個零售消費者的需求,去關注產品,去提高對商品和客戶的服務能力。
個人覺得,開一個葡萄酒零售門店,如若整體運營成本在20萬/年,門店第一年能達到60-80萬的銷售額都是值得去嘗試的一件事情。
真正的零售要做到持續(xù)性的能力,是一個點、面、線結合的問題,先開好一個店或許是解決點的開始,再去處理面和中間線,或許那個時候再復制就并不是太困難的事情了。
點:如果開好一個年銷售額可以達到80萬以上的葡萄酒零售門店,不是靠老板一已自力,而是來自于門店產品,服務和市場對話的一個結果,并打造一套適合自己的零售運營模式。
面:零售門店的持續(xù)盈利和獲利能力是靠更大范圍的服務消費者來盈利的。用杭州市場做一個簡單的比方,如若我的零售品牌駐點杭州,我會先選擇一個區(qū)域市場發(fā)展,以西湖區(qū)為例,輻射消費人群有100萬+以上,門店配置6-8個,通過點的零售實踐和對市場的不斷總結來運營當地消費市場。1個門店1年的銷售額在100萬之時,一年總共是800萬左右。
線:我個人理解的線是零售一整套內部管理系統的控制線,物流線,人員線,管理路徑,資金周轉,信息處理解決等等。
所以我個人常說的一句話是,如想從整箱賣酒及關系賣酒過渡到一瓶瓶賣酒的行業(yè)人來說,無論錢多錢少,先開好一個店再說,開好一個店再去探討商業(yè)模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