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一起吃飯,都是我買單。但他還總是叫我一起去吃飯。
一次大家忍不住了,于是讓他買單。他竟然還說:我今天沒帶錢,你們買吧,就這點錢,干嘛這么小氣,就別計較了。
無語。從此,不再和他吃飯。
你向我借1000元錢,我借了。你說一周內(nèi)還給我。
一周過去了,你沒還。
我提醒你還錢。結果,你說:你真小氣,不就1000元錢嗎?至于要的這么緊嗎?你這樣小氣的人,真沒意思。
……
生活中最常見的混蛋邏輯就是這種道德綁架。
市場有市場的邏輯,銷售有銷售的邏輯。一切做法的背后,首先都是基于邏輯而來的。
每個企業(yè)都有自己的商業(yè)模式。為什么有的企業(yè)做得好,有的做的不好?重點不在于商業(yè)模式本身,而是這種商業(yè)模式是基于什么邏輯而來的?
為什么有的人銷售做得好,有的做的不好?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你在用什么邏輯來銷售?
第一:人情邏輯
現(xiàn)在有很多賣酒的朋友主要是靠在朋友圈做銷售。通過老朋友和不斷結識的新朋友,來獲得更多的銷售增長。
很多人認為朋友圈銷售“友情”的成分占了很大比重,或者“人情”的成分占了很大比重。買誰的不是買呢?為什么不買你的呢?
可能是別人有求于你,也可能別人日后用得著你,更可能現(xiàn)在就用得著你。當然,也可能是你以前就幫過他,或者有恩于他。
于是,由于這個原因,你把產(chǎn)品賣給了他,而他也的確買了你的產(chǎn)品。
從本質(zhì)上來講,沒有人會因為‘友情’亦或“人情”而愿意買你的東西。生意的本質(zhì)是交換,即便是為了“還情”,也只不過是暫時的。而客戶之所以愿意交換,一定是商品要讓他覺得值,甚至是覺得自己“賺”了。
這樣的邏輯才會更長久。
朋友圈的銷售基礎不是“友情”,而是信任;不是“人情”,而是“價值”。
他認為他得到了對等的價值,或者得到了更多的價值,這樣的“買”與“賣”,才會更長久。所以銷售最核心的技巧都是圍繞如何塑造‘價值’這個詞展開的。
你說,我會為他辦事,這不就是價值嗎?
在這個世界上,情債要情來還,錢債要錢來還,這是不能混淆的。不要把這些和賣產(chǎn)品混為一談。
所以,當你再賣產(chǎn)品給朋友的時候,先做好價值創(chuàng)造的工作。不要認為是朋友就該買你的東西,或者為了有求于你而買你的東西。去掉這種混蛋的邏輯,真正把朋友當做客戶,做好本質(zhì)工作,這就是一種商品的價值交換,不是人情交換。
第二:自戀邏輯
我們要對自己的產(chǎn)品有信心,這是毫無疑問的。但不要太過自戀。很多人認為自己的東西好,別人就應該買。
首先,不要固執(zhí)地認為就只有自己的東西最好。為什么?一方面是因為好與不好不是你說了算,關鍵是客戶怎樣看;另一方面,市場還有很多比我們好的產(chǎn)品,或者說都很不錯的產(chǎn)品。
如果是功能型產(chǎn)品,而且產(chǎn)品的功能的確是獨一無二的,那沒話說。但對于情感型商品,銷售就怕我們太過于自戀,總是認為天下只有我們自己的產(chǎn)品最好,就像自己生的孩子,怎么看怎么好看。但在別人眼里?未必像你說的那么好看,可能別人還認為很難看。
所以,最重要的,不是我們自己認為自己的產(chǎn)品有多好,而是要知道在別人的眼里我們的產(chǎn)品有多好。
雖然產(chǎn)品沒有完全的同質(zhì)化,雖然尋找需求的差異是銷售的重要一項工作,但我們要知道的是:我們的客戶不是在找差異,而是在找差異給他帶來的價值。差異只有在滿足客戶的需求的時候,才真正有力量。
所以說差異不是在說產(chǎn)品,而是在說需求,說價值。
所以,你的一切思考,都在于購買者的需求和價值。
你的朋友有沒有這個需求?具體有什么需求?你能滿足他什么需求?別人也能滿足這種需求嗎?你要怎樣滿足這種需求?
當客戶覺得不需要這種需求的時候,就不會成交。
如果你一直在產(chǎn)品的自戀中,往往就不會真正去分析對方的需求,不會去了解你的產(chǎn)品在他們心中的位置,甚至還自認為在別人眼中你是多么的優(yōu)秀。
第三:土匪邏輯
當客戶問你的產(chǎn)品怎么樣的時候,你能不能說出來真正好來呢?拋開談話技巧,僅僅說產(chǎn)品本身,如果你不能說出真正的好,僅僅輕描淡寫,含含糊糊,如果你是客戶,你又會怎樣呢?
優(yōu)秀的銷售人一定會對自己的產(chǎn)品“如數(shù)家珍”,然后能夠切中要害地告訴他你的好。明確、簡單有力。
我們經(jīng)常會說這個產(chǎn)品獲得了什么什么大獎,這本身是對的,但這還不夠。因為很多客戶對你所獲的獎并不了解。就像一個演員,獲得了奧斯卡獎,或者一個作家獲得了諾貝爾獎,大家會非常認可甚至崇拜,因為這個獎的地位大家都知道。
產(chǎn)品質(zhì)量之間必須要有區(qū)隔,特別是當你的品牌還沒有做出來之前??赡苓@種理由有很多,不管你有多少,我希望的是你要有明確的理由。
土匪是“只擺事實,不講道理”。雖然各種匪都有自己的“規(guī)矩”,但他們絕對不會和你講為什么要搶你。但現(xiàn)在的消費者可是有著大把的條件去比較的。所以,你還是講道理為好。 每次寫完文章,我總認為自己的觀點是對的,別人應該都會認可的。這是不是也是一種混蛋的邏輯?
銷售本身就是一種交換,是用我的刀交換你的錢,還是用我的微笑換取你的微笑?
在銷售中,好的銷售人員其實都是好的導演。
你可以創(chuàng)造客戶的沖動,因為購買往往是感性的決定。但是當客戶決定購買但還沒有掏錢時,你必須及時給他足夠多的邏輯支撐。
否則,改變往往都在最后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