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經銷商會被B端電商干掉嗎?_河南酒業(yè)網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聯(lián)系我們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酒商學院 » 營銷知識 » 正文

經銷商會被B端電商干掉嗎?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6-10-25  瀏覽次數(shù):1925
核心提示:經銷商會被B端干掉嗎?我認為不會。主要原因倒不在于經銷商自身,而是廠家不愿意;次要原因在于經銷商是會進化的。經銷商不會被B端
 經銷商會被B端干掉嗎?我認為不會。主要原因倒不在于經銷商自身,而是廠家不愿意;次要原因在于經銷商是會進化的。經銷商不會被B端干掉,只有做的差的經銷商會被廠家干掉。

廠家要干掉經銷商,只有一個原因:出現(xiàn)更好的經銷商。

如果B端想干掉經銷商,那么B端能替代經銷商的職能嗎?如果不能替代,那么,憑什么B端可以替代。

如果B端想替代經銷商,那么B端能像傳統(tǒng)經銷商那樣、“聽話”乃至“受氣”嗎?能夠像經銷商那樣聽指揮嗎?

如果B端想替代經銷商,那么B端能像傳統(tǒng)經銷商那樣“品牌專營,不做競品”嗎?

如果B端想替代經銷商,那么廠家能放心把新品推廣全權交給B端嗎?

100多年來,經銷商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長期被人看不順眼,經常被人瞧不起,卻又放棄不了的群體。

B端能建立覆蓋全國的分銷能力嗎?

在中國有一本曾經很有名的雜志《銷售與市場》,旬刊,月發(fā)行量曾經超60萬。在與德國同行交流中,他們說在德國根本不會存在這樣的雜志。美國曾經有一本《CMO》,創(chuàng)刊沒幾年就消失了,而《CMO》在其它國家授權發(fā)行的雜志還活著。

《銷售與市場》為什么發(fā)行量這么大呢?因為據(jù)說中國有8000萬營銷人,與農民、產業(yè)工人、營業(yè)員(服務員)同居人數(shù)最多的四大職業(yè)之一。

為什么中國需要這么多營銷人呢?因為中國的渠道是碎片化的,不像發(fā)達國家有發(fā)達的縱向渠道系統(tǒng)(強大的商貿公司)和橫向渠道系統(tǒng)(連鎖、KA等)。渠道系統(tǒng)形成了產權和管理關系,可以通過內部分配讓產品直達終端。

中國的渠道是碎片化的,所以需要很多業(yè)務員去與單個碎片化的渠道、終端談合作,才會有所謂的“深度分銷”之說。只有深度分銷,才能建立覆蓋全國的終端系統(tǒng)。

也就是說,中國企業(yè)是通過營銷系統(tǒng)與經銷商體系的結合,建立渠道系統(tǒng)的。

B端與C端不同。C端省掉兩個渠道環(huán)節(jié)(經銷商和零售),自己變成零售,實際上省掉一個環(huán)節(jié)。B端沒有省掉任何環(huán)節(jié)。即使替代了經銷商,自己也變成了經銷商。如果沒有省掉經銷商,反而多了一個環(huán)節(jié)。

也就是說,B端沒有C端的天然優(yōu)勢。

如果B端電商想替代經銷商,必定要從廠家那里拿代理權,更重要的是建立覆蓋全國的渠道系統(tǒng)(當然不是低價拿訂單的系統(tǒng)),否則就是一個竄貨的大二批。廠家必定要審視,B端電商有能力形成覆蓋全國終端的能力嗎?

廠家放心地把代理權交給B端,一定居于下面三個考慮:一是有渠道覆蓋能力;二是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三是不會尾大不掉。

目前,上述三個方面都難達到。

B端愿意受廠家支配、管理,甚至“受氣”嗎?

從“下道工序就是上帝”的角度講,經銷商也是廠家的“上帝”。可是,那些強勢品牌的代理商,多半沒有享受上帝的感覺。

“管理經銷商”,這個詞是違犯商業(yè)邏輯的,但在中國恰恰還很正常。壓貨、占倉、專人專車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經銷商也只能忍受了。

中國企業(yè)到現(xiàn)在仍然相信“銷量是擠出來的”,這種說法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的。在渠道力比品牌力更重要的前提下,廠家對渠道沒有強勢的力量,銷量被對手擠占很正常。

B端一旦形成氣候,必定像C端大平臺那樣強勢,這是“店大歁客”的必然。

從廠家對渠道的話語權角度,廠家還是對經銷商比較放心。

B端能像經銷商那樣做品牌專營嗎?

強勢廠家一般對經銷商有一個要求:不得經營競品。

B端電商系統(tǒng),一般都想通吃,既做康師傅,也做統(tǒng)一;既做王老吉,也做加多寶;既做伊利,也做蒙牛。

品類通吃,這就犯了大忌。品牌商之間首先是競爭對手,在中國都還想著干掉對方,B端一定難以平衡雙方利益沖突。

新品推廣的事,誰來做?

如果說暢銷的老品可以交給B端平臺做的話,那么,需要長周期投入的新品推廣,B端平臺有能力做嗎?

在中國,新品推廣在渠道系統(tǒng)的投入通常要大于傳播系統(tǒng),并且需要很長時間,成功率還很低。目前我還看不到任何一個B端平臺有這個能力。

哪些廠家會對B端感興趣?

據(jù)說,有些大品牌對B端平臺是有興趣的,比如有些自認為品牌力很強的廠家,覺得渠道交給誰都行。我猜測一些跨國品牌會有這個心思。

跨國品牌的后臺系統(tǒng)不錯,在發(fā)達國家,把前臺系統(tǒng)交給有渠道整合能力的第三方,形成合同關系。這是成熟的做法。

但是,在中國做得好的跨國公司,誰敢說在渠道上沒有向渠道妥協(xié)。即使是寶潔、可口可樂,不也是有可口可樂的“1+1”模式嗎?不也是有寶潔不成功的“三次下鄉(xiāng)”嗎?

中國目前有三個大渠道系統(tǒng):一是碎片化的所謂通路;二是集中度稍高的KA;三是平臺化的C端電商。

過去,一直是通路利潤補貼KA,現(xiàn)在是通路利潤補貼KA和C端電商。碎片化的通路,一向被人詬病,卻又是利潤的重要來源,誰敢輕易交給強勢的B端。

KA和C端電商為什么不賺錢?因為他們太強勢了。因為通路的碎片化,不夠強勢,才是利潤的源泉。這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

竄貨打劫的平臺能做多久?

現(xiàn)在B端大約有三種類型:一是想替代經銷商的垂直型,說白了就是想做網上經銷商;二是服務或撮合型,主要為經銷商提升效率服務;三是垂直服務兼容型。

從B端數(shù)量看,垂直型替代型占比重最大,流量也最大。

當垂直電商沒有拿到廠家貨源時,就只有從二級市場拿貨,實際上就是竄貨。

從二級市場拿貨,就沒有價格優(yōu)勢。如果又沒有效率優(yōu)勢、成本優(yōu)勢,就會賠錢。

當然,也有一些垂直B端從二級市場拿貨也賺錢,比如在高毛利行業(yè),如白酒。

白酒的高毛利,是與白酒的高推廣投入相對應的。一款白酒要花很長的周期投入,成功率還很低。如果推廣成功了,毛利自然很高。

如果B端平臺省略推廣投入,直接享受后期的高毛利,也是能賺錢的。這就相當于別人花幾年時間栽桃樹,你只在最后摘桃子,最后還說摘桃子很賺錢,道理上是說不過去的。

但是,這樣的事,打著電商的旗號就有人做。我相信不符合道理的事是無法持久的。

經銷商的軟肋是什么?

B端瞄上經銷商,除非打著電商的旗號無所不敢外(比如整體潰敗的O2O),還與經銷商的軟肋有關。

經銷商過去是個低效率、低成本渠道系統(tǒng)?,F(xiàn)在變成了低效率、高成功系統(tǒng)。這是軟肋之一。

經銷商崛起于商人,做到規(guī)模了卻對管理有至高的要求。這是軟肋之二。

有人把B端視為渠道顛覆系統(tǒng),我把B端視為效率系統(tǒng)。如果用效率系統(tǒng)彌補了經銷商的軟肋,那么經銷商還害怕B端嗎?

B端對效率的價值,我用三句話總結:

B端的訪銷和訂貨軟件是個互聯(lián)網化的深度分銷工具。

B端互聯(lián)網化的配送系統(tǒng)是個低成本的配送工具。

B端支付以及建立在支付茂盛上的數(shù)據(jù)信用是個金融工具。

經銷商會消失嗎?

10月15日晚在福州的B端小型論壇上,眾多參與B端大咖回答了B端專家趙波的最后一個問題:經銷商會消失嗎?

大咖們的回答是:不會。只有提問者的回答似乎不一樣。

實際上,代理商作為一個群體,100多年來,有很多人看不順眼,也預言他們會消失。

20世紀20年代,很多美國人認為代理商“又大又懶”,應該消失。

20世紀60年代,日本也有人認同代理商會消失。

21世紀初,中國也有人認為代理商會消失。

這一次,“代理商消失論”不過是借著互聯(lián)網的旗號又借尸還魂了。

實際結果是,代理商作為一個整體,營業(yè)額在上升,但市場份額在下降。這才是實情。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